→以往各期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61期       2007年第7期                        2007年11月编印

          

本期要目:

 

★“校董会热潮”悄然涌动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谋求学院新发展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

★探寻一所高职学院跨越发展的秘密

   --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丰富内涵  创新模式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边际探微

 

     
文本框: 报 刊 信 息

教育

“校董会热潮”悄然涌动

北京晨报特约记者  范睿平 

   


核心提示

2007年10月31日,在自己七十华诞的庆典上,中国人民大学对外宣布:人民大学校董会成立。

■在高校间校董会拼抢资源的硝烟中,有些知名人士甚至成为了多个学校的校董。比如,刚刚成为人民大学校董的曾宪梓,此前一直都是暨南大学的校董。

■成立于2000年8月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董会研究分会也在酝酿着自己的第三届换届工作。据该研究会透露,目前,全国高校里已经相继成立了近80余家校董会。

中国人民大学

 校董会“阵容华贵”

校董会的一个很现实的重要功能就是为学校的建设筹资。

通过人民大学官方提供的名单,人民大学校董会名单堪称“华贵”。在包含了41名校友的校董会80人大名单中,有15人来自政界,20人来自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其余45人均来自工商、金融界。其中包括:曾宪梓、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北京汉青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汉青等。

1031日的成立大会上,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成立董事会是中国人民大学进一步加快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并回顾了历史,“人民大学从其前身的陕北公学,以及华北联合大学组成部分的鲁迅艺术学院,均设有董事会。鲁迅艺术学院董事委员会成员中,既包括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党中央负责人,也包括蔡元培、宋庆龄、何香凝、许广平等社会名人和学者。其中,陕北公学董事会于19378月成立,中共中央委派李富春具体负责经费筹措工作。”

而对于董事会成立的意义,纪宝成校长提了三点——“有利于广纳各界精英智慧,丰富办学理念;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最后一点,人民大学一位具体负责人士解释,通俗地说,校董会的一个很现实的重要功能就是为学校的建设筹资。

据了解,就在此前的2005年,由首届校董会董事赵汉青出任董事长的北京汉青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就曾出资1亿元,在中国人民大学捐建成立了一份“汉青国际教育创新基金”,用于实施“人民大学经济与金融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计划”。

随着校庆活动锣鼓的停息,校董会的工作也将提到日程。记者从人民大学校方了解到,目前,人民大学的校董会筹备办公室已经成立。之前,一直在校办工作的杨洁和另外一位老师,也将从暂时借调成为校董会筹备办公室的专职工作人员。杨洁透露,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将校董会的章程、董事联络表等文件予以归档。“比起校庆期间的接待工作,现在和以后的工作可能还要更繁忙。”

对外经贸大学

首家设校董会的公办高校

当时校董会的实质就是“部长领着校长和一群总经理办学校”。

对外经贸大学校友总会的副秘书长丁激中老师称,成立于19891月的对外经贸大学校董会,比人民大学的早了将近20年,当时在成员规格上丝毫不差于今天的人民大学,“只是宣传上学校低调了些。”

据了解,该校首届校董会成员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以及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知名的企业家。丁激中表示,当时,国内公办高校中尚没有学校成立校董会,对外经贸大学也刚刚从外经贸部划归教育部,出于整合原有系统内的资源,为学校发展解决资金困难的考虑,在教育部与外经贸部共同协调下,外经贸部下属的化工、粮油等国字号的外贸公司成为了对外经贸大学的董事单位。丁激中形容,当时校董会的实质就是“部长领着校长和一群总经理办学校”。“这些董事单位在集资和征地等方面,对学校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丁激中说,“在集资方面,董事单位少的出资一两百万,多的出资几千万。”    

现任对外经贸大学校董会副主席的孙维炎,时任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是该校1989年成立校董会的主要决策者。据孙维炎回忆,对外经贸大学能够成为国内公办大学建立校董会的第一家,是有历史积淀的。“从上世纪70年代末,对外经贸大学已经在开展对外交流,在同海外的接触中,对国外大学的校董会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他介绍,1993年时,李岚清同志还专门参加了学校校董会的扩大会议,听取校董会的发展问题。

孙维炎说,在当时,学校还发展了一批美国、德国的大企业。甚至到现在,能够在海外广泛发展校董会成员的学校并不多。“德国经济技术合作部的国务秘书(相当于常务副部长)还曾经是学校的校董,现在学校西门附近的华德公寓就是当时他们捐建的项目。”

丁激中表示,比起当时学校建立校董会时,现在的条件已经变了。校董会也已经在面向社会,逐步吸收一些民营企业参加进来。

华北电力大学

 7大国企组成校董会

“由于校董会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科研创新,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与对外经贸大学成立校董会的背景极为相似,华北电力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也曾经面临同样的境遇。

20034月,华北电力大学成立了校董会。在此之前,也面临着全国电力行业分家,学校划归教育部后的资金短缺问题。据了解,当时也是有教育部牵头,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电力投资公司等7家电力企业共同成为了华北电力大学的7家董事单位。该校董事会联席办公室主任褚景春称,由于是7家国有大企业集团共同作为大学的董事会成员,也因此被外界称做第一家“公办”校董会。

褚景春说,由于电力系统董事会参与电力高校管理这层关系,学校的科研可以直接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科研创新,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正是由于校董会的建立,使学校成为产、学、研一体的平台。“同其他学校成立校董会就是为了单纯筹钱的目的不同,打个比喻来说,我们的努力是在不仅要养一条鱼,而是要把鱼作成一顿鱼宴。”

据褚景春介绍,华北电力大学的校董会比较其他学校而言,在结构组织上也相当完善,除了有极其细致的章程之外,理事会成员每3年一届,目前已经是第二届了。

武汉理工大学

一个学校有三董事会

“三校合并伊始,学校领导首先拜访了三校原来的3个主管部门。”

武汉理工大学校董会的建设也同样留下了行业高校改制过程的烙印。虽然同样是为了拓展原有行业内的资源来为学校“造血”, 武汉理工大学却有着三个不同行业的校董分会。

20005月,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理工大学,被划归教育部管理。而原来三所大学曾分别隶属国家建材局、交通部和机械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为了不至于丧失过去历史上血脉关系形成的各自学校的校董会资源,武汉理工大学决定:原三校的董事会改制为武汉理工大学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包括65家建材行业大型骨干企业)、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行业董事会(包括50家交通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和武汉理工大学汽车行业董事会(包括66家汽车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三家行业分会。该校的党委书记王威孚告诉记者,“三校合并伊始,学校领导首先拜访了三校原来的3个主管部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保持了原三个主管部门(包括湖北省和武汉市)对学校的共建。”

“在整个校董会的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是抛弃了过去行业办学弊端的同时,不丢掉来之不易的三大行业背景。”王威孚称,武汉理工大学校董会建设的特有模式,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前来视察后也表示很欣赏。据记者了解,也正因为武汉理工大学这几年在校董会建设方面较有起色,这一届中国高教学会校董会研究分会的秘书处就设在了该校。

东北大学

 历史渊源是优势

“校长不再到处跑钱,校董会筹资也名正言顺了。”

历史上,张学良曾经亲自担任过旧中国东北大学的校长,东北大学最早的校董会也是由张学良倡导,于1931年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院系大调整,东北大学转变成为我国冶金学科的重镇——东北工学院,直至1993年恢复校名之后才逐渐恢复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宝钢首钢成校董成员

正是由于有着历史渊源和行业资源两种背景出身,19966月,东北大学恢复成立校董会以后,张学良、吕正操、吴大猷、杨振宁等社会知名人士成为了东北大学首任的校董会领导成员;而与此同时,宝钢、首钢等国内冶金行业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都成为了校董会的组成部分。两种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东北大学校董总会主任魏向前坦言,东北大学在校董会方面“确实尝到了不少甜头。”相比有历史渊源、社会影响力的校董会成员的背景,行业内的校董会成员,给学校到来的资助是更直接、立竿见影的。在冶金行业内,首钢的董事长、总经济师都是东大出身,宝钢中层领导的70%都来自东大。“正是因为有了这层血脉关系,校长不再像以前一样到处跑钱,现在校董会筹资也名正言顺了。”

高校科研力量可利用

“这种关系也是相互的,而不是学校一味要董事们输血。有了校董会这个平台,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尤其重要。”魏向前举了个例子,“目前的莱芜钢铁公司有年利润100个亿,产千万吨钢铁。山东省要求它用于科技创新的利润必须要在3%。粗略估计就有30个亿。而这些仅仅企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的。”他表示,高校在科研上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为企业所用。

同时,魏向前也指出,校董会成立以后,随着时间推移,紧密的沟通、联系也是一门学问。东北大学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年会,由校长向董事们做工作报告;平时还定期向董事发一些简报,汇报学校的情况。据他透露,此前,作为学校的董事会成员——南京钢铁厂去本溪钢铁厂参观学校,东大校方还力所能及地负责了南京钢铁厂的转车、接待。“有时候,这些小事就让董事们感觉与学校很亲近。”

校董会研究分会

 80多家高校“结盟”

如果算上校友会等机构,国内有校董会的高校可达上百家。

作为中国高校校董会发展的专门研究机构,中国高教学会校董会研究分会成立于20008月,属于教育部下属的中国高教学会的二级研究机构。研究会的理事长是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教学会原副秘书长王革兼任。

校董会研究成新课题

中国高教学会校董会研究分会的副秘书长、东北大学校董总会主任魏向前告诉记者,当时,发起者共有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8家比较早建立了校董会的高校。正是抱着对校董会这个新鲜事物研究的心态,使大家很自然地就聚到了一起。“在以后的各次年会、理事长会议上,校董单位的各个分管领导、校董会研究人员对校董会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经验交流。”

据了解,正是在学会的推动下,全国高校以及其他研究机构,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在做校董会方面的研究,校董会研究这一新课题,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显学”。

目前,校董会研究分会正在酝酿着自己的第三届换届工作。据中国高教学会校董会研究分会理事长王革透露,截至第二届换届选举时,全国已有80多家高校的校董会成为了研究会的会员单位。如果算上国内高校中校友会、基金会、理事会等行校董会之实的这些机构,国内有校董会的高校可达上百家之多。

王革表示,由于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高校的投资,近几年,各个高校校董会的建设相比以前有所缓慢。但是,对于校董会的研究却是在逐步深入,并受到广泛的重视。他透露,就在今年10月,由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学会组织的国内考察团到美国进行了为期近20天的高校校董会考察。去年在上海,由中美双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第二届中外校长论坛,一个很大的议题就是校董会的建设。

“上到教育部,下到各个学校的校董会负责领导,都已经认识到了校董会在学校发展中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认识到了与国外校董会发展上的差距。”王革举了个例子,“美国的一个大学里,甚至有200人就是专职来负责校董会工作的,反观我们国内,很多校董会都是虚设部门,挂靠在科研处、校办等机构。”

立法滞后限制校董会发展

他也指出,目前,各个高校的领导一般很年轻,也是各个领域中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不仅对校董会的意义认识不够,本身的业务工作都忙不过来,更何谈校董会建设了,在某种程度上,校董会的发展和起作用,需要学校的领导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王革称,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滞后,也限制了校董会的巨大能量所能推动的中国高校改革、发展。“在国外,如果向学校进行公益捐款是可以免税的,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只有向民政部、教育部指定的领域范围内捐赠才可以获得免税,这一点,已经影响了高等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还有一点不足就是,我国高校的校董会并没有很好地走出国门,向海外‘化缘’。”王革很乐观地分析,“我们每年有近7000名留学生出国,这些人成了气候之后,他们的那些母校都可以通过校董会来网罗自己的资源。”

   (2007年11月21日《北京晨报》)


 

在服务社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记安徽财经大学服务社会与学校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光明日报记者   李陈续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找准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实现服务社会与学校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是高校确定自身定位的必答题。

安徽财经大学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区域和行业”的服务面向,并实现了服务社会理念的“三个转变”。校长姜利军指出:“具体地看,就是把服务社会理念从狭义的人才培养转变到广义的‘大服务’上,从以学校为中心转变到以社会为中心上,从单向推进转变为双向互动上。”

知识贡献社会需求

今年109日,是一个让安徽泗县长沟镇农民尤凤英难忘的日子:那天下午,尤凤英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农家店店长培训班,得以面对面地聆听安徽财经大学的专家教授现场授课。而对专家教授来说,这次授课只是学校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的“又一次”。

“把知识贡献给社会需求”是安徽财经大学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针对社会对商科专业需求旺盛的实际,学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主动出击,用知识贡献社会需求。安徽财经大学不仅承担了商务部2007年“万村千乡工程”店长培训项目,给尤凤英等农民店长送去门店经营管理、营销策略以及顾客服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而且,还先后为国际劳工组织在国内举办了6期管理咨询、业务骨干和麦克特姆教学法等培训班,培训人员740余人。同时,承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的干部、业务骨干、基层社主任、直属企业经理、供销学校校长等培训班23期,受训人员1500余人;为全国检察系统举办审计业务专项培训班4期;还为安徽省金融、财税、保险、法院等系统和单位以及各类企业举办了多期培训班。

相对于社会而言,高校不仅具有学科专业优势,还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源、先进网络技术设备和丰富图书情报资源的独特知识优势。安徽财经大学积极搭建服务社会的信息交流平台,主动为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提供人才、市场、科技和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学校成为全国合作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区域信息交流中心和皖北地区高校图书情报信息中心。

智力支持经济建设

前不久,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结集编印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报告选编》(第一辑)。这本旨在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的文集,共收录10项研究报告,而安徽财经大学就有丁忠明教授主持的“创新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研究”和盛明泉教授主持的“发展高新技术资本保障研究”两项成果入选。

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是安徽财经大学服务社会一贯的“重点课题”。凭借专业和学科优势,安徽财经大学有近百名专家、学者长期担任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和企业独立董事、顾问,为安徽省及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法制建设、救灾系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提供了富有参考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学校还多次组织教授、博士随队指导的农业经济问题调研队,围绕加入WTO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营销、税费改革、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第二次改革突破口等课题,深入乡村农户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近百篇。调研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据统计,三年多来,安徽财经大学教师共发表论文4000余篇,出版著作79部,多次获得安徽省社科研究成果的各等奖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研究》、《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保护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研究》以及《自组织与被组织——试论我国供销合作社组织变迁、经验及创新》、《中美贸易不平衡:特征及成因》等研究成果,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撑。

科研瞄准社会急需

今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昔日霸王别姬发生地的垓下古战场,发现了一处距今4600-4300年的史前城址。古战场所在地的安徽固镇县及其濠城镇正在思考开发保护的议题,912日下午,安徽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带领由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的服务团来到现场,实地调研,为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文物保护出谋划策。

安徽财经大学始终把科研方向和项目确定瞄准社会上急需的问题,提高服务社会的针对性。学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棉花工程研究和培训中心,棉花工程研究所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和专业优势,凸显为地方和行业服务的能力,先后研制了“轧花厂除尘机组自动测量控制装置”、“智能单纤维强力仪”等仪器设备,不仅获得了1项国家专利,还成为“棉花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机构。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经济研究中心都是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服务地方和行业中逐步培育出独特的研究特色,《安徽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研究》、《合作经济评论》、《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合作经济文摘》等著述和面向全省开展的以“徽商研究”、“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经济研究”为主题的专项课题招标,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

科研瞄准社会急需,社会需求促进科研提速。翻开安徽财经大学近3年来的科研资料,获得的各级纵向课题就有54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1项,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研究》;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研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和《中国零售产业政府规制研究——基于零售商市场势力的视角》;有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区域投融资环境建设与非法集资惩治体系研究》、《安徽农村公共卫生投资绩效研究》、《企业清算制度研究——基于安徽企业清算状况的实证分析》……此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项目70余项,涉及供销社产权制度、民主管理、财务制度、法制建设、专业合作社等紧迫性的现实问题。

“服务社会与本科教学、与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工作、与社会支持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姜利军说,服务社会,既是学校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整合资源、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赢得重视、赢得支持、赢得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中,高校也逐步形成了可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11月3日《光明日报》)


 

大学生考“洋证书”热透视

  施宏开

 


在一些高校校园内的公告栏、宣传栏上,有关考证报名和培训的广告比比皆是,其中有不少是国际技能认证培训班的广告。向学生们打听,他们都对考“洋证书”的情况了如指掌,打算或是已经报名考“洋证书”的学生也不少。

有数据表明,目前登陆我国的“洋证书”培训机构已达数百家,如果加上他们的分支机构,数目就更多。目前全国参加考“洋证书”的人数较之过去增加了数十倍,而这其中大学生占了多数。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2000年只有162人报考,2006年报考人数达到7785人,报考人数增长了数十倍。

LCCI国际职业资格认证重庆考试中心陈培芝主任介绍,去年全市有1000多人参加LCCI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80%以上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又以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居多。

大学生对“洋证书”的热捧,为方兴未艾的大学生“考证热”增添了不少热度。

“洋证书”悄然进入高校

20004月,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商贸零售管理服务人员资格证书(OSTACG),经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后注册,这是在我国获得合法资格的第一个国外职业资格证书。

20024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始承办美国海外护士资格认证考试,以培养高水平护士走出国门;北京市自考办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开设“商务管理”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获得自考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将获得英国剑桥考试委员会颁发的高级金融职业管理证书,这是较早进入我国高校的“洋证书”。

其后,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认证)CISA(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等“洋”资格证书纷纷涌入中国,令中国的“考证族”应接不暇。

时至今日,究竟有多少“洋证书”在职场流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是从高校经常可以看到的培训招生广告上,能够了解到“洋证书”考试大致分为3类:一是语言类,如雅思、剑桥职业外语水平测试等;二是技术类,如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推出的商务策划师认证、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的财会资格证书认证等;三是针对学生留学的预科类考试。特别是第二类,不少考试是职业的“准入证”,因此吸引了众多在职人员和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人们很容易看出,“洋证书”进入高校的时间,恰恰是高校开始扩招的时候。以往各种以在职白领、外企员工为主的“洋培训”、“洋证书”,开始打出“就业牌”向高校渗透。

大学生就业的庞大市场和高额利润,吸引了国外众多认证机构,国内也有众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挤入“洋证书”培训市场。为了争夺生源,培训机构各显神通。有的大打“就业牌”,如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与国际信息发展系统协会共同推出的“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考试”,许诺学员获得证书后可进入全球国际电子商务师人才数据库,这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有的培训机构还打起了价格战,将本来就很高的学费作一些降低以吸引生源。如此等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洋证书”在大学生中炙手可热。

“洋证书”与就业砝码

面对纷至沓来的“洋证书”,大学生想法基本一致,考“洋证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

四川外语学院一位三年级学生说:“现在参加这种‘洋证书’考试的人很多,我们班上就有好几位同学和我一起参加了‘洋证书’考试。”她说,“洋证书”最大的吸引力是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拥有它可获得在外资企业谋得职位的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一位田姓学生说,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很好,明年毕业想找个好职位肯定很难。“专业不好,学历不高,这可咋找工作呀?”小田一脸急切。他和妈妈商量:“要是考下个‘洋证书’,也许能在外企谋个好职。LCCI不是号称‘国际就业通行证’吗?”与小田一样,考“洋证书”为今后毕业求职多开条通道的想法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也有一些学生考“洋证书”是出于一种留学情结。福州某大学一位学生说:“许多留学回国的同学无非是手中多了张‘洋证书’,多了份留洋经历。现在国内也能考到这些外来证书,就相当于在国内留洋了。”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认为,在学习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多学一些自己专业以外的东西。不出国也能考到“洋证书”,对于将来参加面试、找工作会有帮助。

尽管大学生们考“洋证书”的动机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考“洋证书”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

考“洋证书”应慎重选择

大学生考“洋证书”热度不减,对此各界人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忠告:“洋证书”虽然有利于就业,但要慎重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人才市的人士提醒:考“洋证书”要选择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人才交流部主管苏锡辉认为,现在的用人单位更加理性,面对花花绿绿的证书,他们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对口的专业证书才会相对有优势。他建议大学生要理性看待“洋证书”,应选择信誉好、权威性高且适合自己的认证考试,报名之前要充分了解该证书的适合人群、面向的市场领域、含金量等情况,不要盲目赶潮流。

外资企业人士说:外企看重的还是能力。

“洋证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外资企业人士的看法较有说服力。

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公关部经理杨伯宁说,他们并不看重应聘者是否有“洋文凭”、“洋证书”,看重的是个人经历、学习能力和工作经历。他说:“在挑选人才的时候,我们会看他的学业是否与招聘的方向对口,看他的个人学习成绩如何,然后对被选者进行面试。面试中,我们要求应聘者做45分钟的基础英文演讲,在这45分钟内,他的表现绝对不是一张‘洋文凭’所能掩饰的。应聘者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应聘时还是会露马脚的。”

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有关负责人则表示,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师)等国际认可的等级考试该事务所比较看重。至于一些与会计专业无关的“洋考试”成绩,公司在用人时,只作为一个参照,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专家告诫:“洋证书”固然有利就业,但大学生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提高实践能力。

面对沸沸扬扬的大学生考“洋证书”热,不少专家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参加资格培训不能过于功利化,更不要把求职就业系于一个“洋文凭”、“洋证书”上,在校大学生应以学好专业课为主,多注重实践经验积累。在就业实践中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不断补充知识,提高能力。

福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叶青提醒大学生,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考虑“洋证书”。他说:“相比之下,学校的基础知识更为重要。在找准定位的同时,要夯实基础,才能做好求职时技术经验积累的准备。”

有关专家指出,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工作经历和经验,以及求职者的口碑,盲目“崇洋”实在没有必要。也有的专家认为,国外确实有些权威的证书,其职业标准水平较高,在世界各国都享有很高的信誉,具有国际通用性,但这些“高精尖”证书主要是为了在职专业人士而设,并不适合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教师们对大学生考“洋证书”的看法与专家基本相同。重庆工商大学的杨老师认为,考取一本“洋证书”并不说明学生综合素质一定高,反而有可能因为埋头考证而耽误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

理性看待“洋证书”热

面对大学生考“洋证书”热和各界人士对此的不同看法,笔者以为,对于这一问题需要理性看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国际认证机构的涌入和大学生对国际资格认证的追求正是这种趋势的表现。大学生考“洋证书”,总体来看,有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应给予积极支持。但是,大学生如果一味地追求“洋证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学校也要理性地对待考“洋证书”热。学校既不应推波助澜,也不应强行制止,而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热衷考“洋证书”,说明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有了较高的要求,已不满足校内所学习的知识,开始走出校园,寻求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结合日益紧密的趋势,学校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把外国培训机构的有关内容有选择地纳入教学体系,将参加“洋证书”培训考试的有关程序和技巧纳入就业指导体系,以切实增强学生参加国际人才竞争的实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要加强对“洋培训”和“洋证书”的管理。目前的“洋培训”机构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统计数字表明,在所有提出申请认证的学历学位证书中,有10%的证书不真实,媒体披露的大学生考“洋证书”上当受骗事件屡见不鲜;考“洋证书”的价格也高得离谱,学生不堪重负,因而政府应规范培训和收费行为。

大学生考“洋证书”无可厚非,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但“过热”就应降温。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都要理性对待,相互协调,以使大学生考“洋证书”保持在理性状态。

  2007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

 

发挥农林院校优势  探索新农村建设思路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卓丽环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   仲肇森

 


作为上海唯—一所培养中高级农林人才,同时举办农民培训、成人教育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的高职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院人才、科技、资源优势,通过灵活调整专业、培育新型农民和构建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等具体工作,为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学院自身的发展。

一、在农林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产业升级的联结点上,谋求专业和产业的全面对接

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调整紧扣上海都市农业发展需要。通过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都市农林和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为特色,农林、生物技术、环保等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布局。

(一)抓住机遇,率先开设独具特色的宠物服务方向专业

2002年,随着上海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实行战略性调整,郊区规模化畜禽场总数从原有的1600家减至968家,大型畜牧企业开始向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和内蒙等省转移。传统畜牧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需求急剧萎缩。为了寻求动物科学类专业新的发展方向,学院组织了动科系的骨干教师,进行了近半年的市场调研,发现上海家庭养犬在不断增多,全市有正式注册登记的犬只已超过3万只,仅养犬消费每年便高达6亿元,而且5年内还将以每年不低于40%的速度递增。宠物犬作为产业正在逐渐形成良种繁育、科学饲养、品质改良、犬只训练、展示比赛、犬粮、犬具、犬药、医疗的产业结构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院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开设独具特色的宠物服务方向类专业。至2006年底,上海正式注册登记的犬只已超过10万只,实际养犬数已突破100万只,每年的消费已经达到 40亿元。宠物医院 80多家,宠物美容院300多家。而全上海开设此类专业并培养高职人才的学校仅有学院一家。

(二)挖掘市场,设立以实验动物技术为主体的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

根据国际上有关统计,世界生物医学研究论文60%以上是采用实验动物来进行的。以实验性科学为主的学科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绝大部分论文是采用动物实验完成的。在200112月科技部、卫生部等七部委颁布的《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方法(试行)》中,第五条第4款和第六条第4款分别规定了这一领域里的从业人员: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动物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检测人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由此可见,实验动物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医药生物技术及相关企业有1000多家、教学科研院所及研发机构5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上海市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单位96家。但培养实验动物饲养及动物实验人员的学校与专业在上海几近空白。针对此,学院经过与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等多家用人单位的协议合作,设立了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填补了该领域所急需的辅助人才的空白。

二、在适应上海郊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平台

 在五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以互惠共赢为宗旨,以优质教育资源为纽带,通过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与知名企业开展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农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学院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一)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

学院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在工作现场实施教学,通过学训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建立了强化顶岗实习、双向选择“订单式”、学训结合等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制定了4个学期进行课程学习,0.5个学期针对岗位需求进行综合技能实训,1.5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40.51.5”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则根据合作企业能提供学生多岗位轮训的优势,制定了4个学期进行课程学习,2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42”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许多专业课程利用企业作为教学平台,将课堂搬到工作现场,以真实任务为载体,通过项目导向、学训结合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园林技术和园艺技术等专业分别与佘山林场、上海鲜花港、上海种业集团、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青青旅游世界等多家大型园林、园艺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在工作现场边学边训。如《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等课程,以“庭院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等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程则通过现场教学、边学边训,融教学做于一体等。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学院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9.5%以上,名列全市前茅。

(二)校企共享双方智力资源

在校企合作中,学院鼓励教师们主动与企业合作。目前共有10多位教师以技术顾问、技术总监、研发主管、技术指导等职务在6家企业兼职,推广新型农林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如植科系翟建中老师,从19993月至今担任上海松江花桥现代化农业有限公司(青青旅游世界)园林绿化技术顾问,指导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园林植物生产。卓丽环教授主持的2006年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百子莲(AgaPanthus)新品种选育及种植资源创新”,与上海开普绿化园艺有限公司进行协作攻关,成效显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校企合作开展双向培训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学院聘请了100多位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进校园、上讲台,为学生提供模拟生产一线的职业能力培训。同时学院也积极为企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学院共为40多家企业上千名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如:2002年分别为上海晨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发展公司(青青旅游世界)各开办了一期绿化中级工、花卉园艺中级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各有20多名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20058月为海利生物药品公司300余名职工进行微生物、实验动物、生物制品与检测等理论培训,并与公司共同建立了培训评价体系。20076月在闵行区吴泾养护社举办护林工(五级)培训班,培训护林员40名,93%的学员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护林工初级证书,等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0期


 

“三个合一”:培育高技能人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丁金昌

 


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基地建设的实践,我们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学校与企业、实训与生产、教学与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探索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我们把学生技能的习得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重在基本技能掌握;中级阶段重在综合技能训练;高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针对技能掌握的规律,为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实训需求,提出了“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以相应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为支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创造优越的实训条件,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等三部分构成。通过“学做合一”,探索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和现场教学与现场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生产的互动,有效落实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学生进行专业技能集训,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从而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通过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应用性课题完成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锻炼,并满足实现校企双赢、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

温州是中国鞋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制鞋工艺专业,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制鞋实训中心采取了“学做合一,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

学做合一基地:由制帮工艺实训室和制帮生产车间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制帮工艺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和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和生产的互动。制帮生产车间既是合作企业生产精品鞋的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顶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也担任制帮工艺指导师,发挥企业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指导师的作用,实现了教学与生产互动。

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康泰鞋业公司合作成立的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该中心成鞋流水线由温州鞋机商会赠送,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康泰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学院的实训中心上班,中心日产精品鞋100双。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实现了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的目的。

研发服务基地:实训中心下设制鞋研发中心,由学院与温州康泰鞋业公司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研发中心采用企业运作模式,主要开展对意大利真皮大底精品鞋(最高端皮鞋)和真皮男女鞋的开发,根据生产需要,确定设计主题,组织毕业班学生参与各季鞋款的设计。在中心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中心负责对设计稿进行样品鞋制作,学生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研发能力。

在制鞋工艺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学院相继建成了轻工类、机械工程类和建筑工程类三大体现“三个合一”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引入康泰鞋业、建达电子、顶丰家具等十多家对口度高、在行业中实力领先的合作企业,校企合作初具规模。同时,学院还建成了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制鞋研发中心、造价工程服务中心等一批科研和服务机构。学院计划在2009年前建成电气电子工程类实训基地和现代商务实训中心等两大体现“三个合一”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向全院推广。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1.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采用“1+1+1”、“1+2”、“2+1”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现有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弹性学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工作日记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建立工作预防和实时监控相结合的监控制度,保证校内实训落到实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审等适当向实训指导师队伍倾斜,确保实践教学课时数和课时费不低于理论课。

2.推进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通过深化基地的内涵建设,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实验和实训、校企合一的生产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的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从而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

3.基地运行长效化。如何保证基地运行的稳定、持续运转,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投资主体、运行机制、模式的选择,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一些配套体制的改革,基地功能完善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不断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4.校内外实训一体化。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三个合一”的实训基地分别承担并有效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实训、综合操作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为校外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促进学生技能巩固、接触行业最前沿技术信息、加强校企联合、促进产学互动。因此,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要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11月6日《光明日报》)

 

整合资源探“新路”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集团化办学纪实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陆炜 叶东 周丙洋 张音宇


立足“大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打造出政、产、学、研共谋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型平台——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学院依托集团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融入市场、立足行业、依托企业、社会参与、走向国际”的办学思路,通过集团成员间的紧密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企业、院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凸显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集团做“媒”,校企联姻“花样”多

2003年,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成立的时候,共有23家单位初始成员,是江苏省最早成立的跨地区、跨行业、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非法人教育集团。

通过数年的建设和发展,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渐渐地“长大成熟”,成员从最初的23家发展至现在的180家。其中,公司企业类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1家发展到至今的110家,包括无锡商业大厦、红豆集团、红星美凯龙、湖滨饭店、江苏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公司企业成员成为学院稳定而良好的产学研基地;各类院校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1家发展到至今的30家;政府组织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至今的10家;以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的就业基地新发展了10家;行业社团新发展了15家;国际成员发展了5家。

同时,集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集团内上海人立服饰有限公司与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校企双方运用“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的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毕业后将在人立公司就业,从而形成由企业提出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实施的“人立服装”形式。这一合作形式的产生标志着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人才培养实现了“订单式培养”的根本转变。更有企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集团内深圳市爱迪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与学院合作举办的企业冠名班——爱迪尔珠宝班已招收两届140名学生,公司投入大量精力与学校协同从理论教学、工作实践、职业素养三方面制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组织实施。

集团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仅渗透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甚至创新了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方式。红星美凯龙集团在与学院合作过程中,探索出“双班主任制”,形成了独特的“红星美凯龙”形式。红星美凯龙集团营运四中心副总经理张贤从200511月起担任学院2005级连锁经营管理班校外班主任。他与同学们一起交流经营管理心得,共同设计职业生涯,进行学业和创业知识辅导,以真实、深刻的职业体验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内趋力,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这种由校内班主任和校外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双班主任制”倍受学生欢迎。由此,集团内校企合作从松散聚集走向紧密聚合,从资金、人员、设备等外部结合走向职业教育教学内部结合,使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深度介入教学过程,密切了专业与职业的联系,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互帮互持,“百家饭”育“双高”人才

简单的结合不是职教集团建立的目的,深层次的融合才是最终目标。为此,集团实施了“双高双推”工程,即集团成员围绕“双高”人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职业教育核心任务,根据人才培养实际进程,实行“双推”——对符合岗位需求,期望就业的学生在集团范围内推荐就业,对学有余力,期望升学的学生在集团范围内推荐升学,开展校企、校际间全方面多层次合作。“双高双推”初步实现了集团内院校间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建立了公共的考核培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产学研基地,推动了职业人才的中高职院校贯通培养。

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集团办学的优势凸显出来,如集团内高职院校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毕业生就业问题时,了解到用人单位在需求高职毕业生的同时,还需求部分中职层次的人才,这时,高职院校会向企业引荐集团内的有关中职学校,同样中职学校亦向企业引荐集团内高职院校,实现了高职和中职的就业互动。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却还惦记着职业教育的“后生”们。为加快苏北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灌云职教中心签定了南北对口支援协议书,接受灌云职教中心干部短期培训,协助灌云职教中心从事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方面工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建设,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加强了与中西部院校的合作,分别同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培养汽车电子技术、烹饪工艺、旅游、酒店管理等5个专业的200名学生;与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签定了交流合作协议书,今年6月该院首批师生来院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培训工作已圆满完成。

同时,为了汲取优秀的职教经验,职教集团“闲”不住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国外。集团先后与加拿大世纪学院、韩国永进专门大学、马来西亚英迪教育集团等国外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办学共识。与韩国庆南情报大学和韩国济州汉拿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韩国济州汉拿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项目协议书,在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物流管理)三个专业开展教育合作。

“集团作战”催生优秀个体

学校、企业、政府,作为职教集团中的主角,利用自身的优势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学校。政府部门对职教事业的扶持、引导与促进,使学校及时获取发展信息,充分享受政策优惠;广阔的行业背景给学校带来了全方位的可汲取资源;公司企业的广泛参与,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引导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各类院校间的紧密合作,畅通了职业人才的成长之路。

无锡商职院在职教集团的团体协作中尝到了成功的滋味。2004年以来,学院在原有基础上,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和集团成员参与投资为辅,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和教学装备。短短几年,多项“实训中心”开发工程相继启动或竣工,专业实验、实习场所条件和环境得到优化。集团内企业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与学院共建实训(验)室,集团内110家企业成为学院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建立了专业教师到集团内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在集团成员中聘用技术能手、管理骨干、行业专家作为职教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化解了职业院校高水平职教师资匮乏的困境。

 

同时,学院依托集团与江苏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与无锡国际饭店、湖滨饭店等企业共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校企共同努力下,“电子商务”、“烹饪工艺与营养”两个专业已建成江苏省特色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学院传统专业的建设水平得以提升,新兴专业能够高起点建设,形成了以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的良好态势。以“依托集团、突出实践、强化内涵、凸显能力”的思路建设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于2005年、2006年先后荣获国家精品课程。校企联手推出的《室内装饰设计》被评为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立项精品教材。

  学院依托职教集团,推行订单式教育和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就业率居同类高校前列。学院成立了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立了较完善的职后培训、考核和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开展公共营养师、烹调师、服务师等59个工种的鉴定或培训,每年职后培训约8000人次。

  2007年11月3日《光明日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谋求学院新发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长   王振如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职业教育的“211工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对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过建院5年来的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服务三农、推动京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为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打下了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在争创国家级示范校中,学院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高职教育发展指导思想,提升办学理念

建院5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学院“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实践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院党委提出的“四大理念”,即:坚持以德为先,全面育人的理念;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理念;在服务中办学,在办学中服务,服务与办学双赢的理念;全面开放,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立体式开放办学的理念。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即: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坚持适度扩大规模与稳步提高质量并举,重在质量提高;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重在软件建设;处理好普通专业建设与优势专业建设的关系,坚持两者并举,重在优势专业建设;处理好多种形式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坚持两者并举,重在高职教育发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两者并举,重在社会效益提高。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坚持并不断提升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确保学院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为此,学院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在全院上下形成高度的共识,要自觉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学院的各项工作,使之真正融入师生员工的行动中,提高学院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大力加强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学校整体建设是基础,专业建设是核心,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野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我们必须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

1.明确专业建设思路,调整专业布局

专业布局与主体专业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办学特色的形成。学院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不搞综合性和大而全,要紧贴三农,发挥优势,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既是由高职院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学院的“草根”情结和办学优势的体现。

因此我们的专业建设要坚持“以农为重、以农为特、以农为优”的思想,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农业类优势、特色专业,将传统优势专业做强、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同时,丰富非农类专业为“三农”服务的内涵。学院将着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类、畜牧兽医类、农产品生产与安全类、水利与建筑工程类、农产品流通类5个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以此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形成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统一、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相促进、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整体优势。

学院在重点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体现都市区域优势,突出都市农业、现代农业、高端农业的特点;二是要力争实现高水平,努力达到行业一流、国内领先;三是要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2.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我院要积极推进“学工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工作过程”等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特色教材等建设,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与岗位能力结构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重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作为能力本位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特色之一,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提出的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理念,正是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必须要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切实将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特色。

1.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大力提高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物质基础。学院要结合重点专业群建设,推进“十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必须融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研发、调研咨询功能于一体,具有鲜明高职特色、国内一流水平,在同类院校、专业中具有明显带动与辐射作用,必须是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性原则,尽可能贴近生产、管理一线,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术培训,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做,努力使学生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2.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保障。我院要进一步树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从抓好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入手,优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改革实践教学的质量考核与监控。要组织专业教师研究并编写职业技能库和实践教学指导书,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控制等内容,做到职业技能库内容与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机衔接。要探索并建立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保证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落到实处,加强对集中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加强教学管理部门与实训基地的协调。

四、努力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要求尤为重要。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必须要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要围绕“十一五”时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进一步贯彻落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北京市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引进、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要继续坚持挂职服务等形式,让更多教师通过服务农村和农民得到实践锻炼,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双师”,实现服务与办学的“双赢”。

五、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必须始终坚持将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规律、新模式、新思路,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首的方针,弘扬“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做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按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要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敢说、会写、能干”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能力的提升。

六、加强环境建设,大力营造和谐氛围

良好的校园硬件条件、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示范校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必须有重点地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进校园管理、运行机制,大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学院要按照建设生态校园、景观校园、高品位文化校园的目标,继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实训设施的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加大专项资金的协调和争取力度,科学统筹资金使用,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巩固内部预算改革成果,引入资金使用监控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数字化校园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按照稳定第一,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示范校建设同创建“和谐校园”有机统一起来,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七、构建和完善“三农”服务体系

“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服务于京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办学与服务双赢,是我们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学院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必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三农”服务体系,形成模式,创出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并最终促进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要落实好“三农”服务年度行动计划,探索“以服务养服务的新机制,着力培育专业服务工作室,全面实施项目管理责任制,试行“三农”服务“折子工程”,并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要进一步推进院区合作、院院合作,通过寻求外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支撑,将服务有效整合、集聚到目标群体和项目上;探索和建立自我组织、自我管理、项目支撑、持续健康的服务组织机制,集中精力抓大事、抓重点、出政策、抓队伍。要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完善科研工作制度,探索对科研人员的分层、分类和分级管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要抓好统筹培训工作,探索系列化、品牌化培训模式。

八、加强交流,突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全面开放,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立体式开放办学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借鉴各方有益经验,瞄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目标办职业教育。我们要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就必须加强同国内兄弟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同国外先进院校间的沟通与了解。要将专家、学者请进来,通过论坛、学术交流等形式,共同研究、探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要充分利用协会等学术机构的资源,利用首都的地源优势,联合兄弟院校共同组织技能竞赛、教学交流等活动,宣传学院在办学、服务中取得的有益经验,突出学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着眼未来,我们要积极思考组建北京农业职业教育的大集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上实现新的突破。

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一项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主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三开式”办学方针,树立“四个理念”,处理好“五大关系”,强化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谐意识,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全方位加强建设,全面提升水平,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跻身百强校行列的奋斗目标,并早日将学院建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等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10期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苏志刚

 


对于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学校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示范性,“示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建设的示范,而是要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目标上要立足于宏观层面的示范。通过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顶岗实习、工程实践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把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从而“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但宏观目标要从微观层面入手,即从示范性专业建设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示范性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示范性专业建设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专业建设过程。所谓高起点,就是要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找准本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解快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从强化特色和提高质量的难处入手;所谓高标准,就是要强调建设过程的精细化,即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细化任务、细化指标、细化监测;所谓高目标,就是要在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等难点问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真正为其它高职院校做出榜样和示范。

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在学校、企业、社会三者的深度融合上做文章,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重点解决目前面临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教学实验实训如何进一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教师教学能力如何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四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五是教学管理制度如何进一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特点的要求。

为了解块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开展“三位合一、三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位合一”,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保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我们在办学中深深认识到,要长期办好一个学校,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认识到位,需要三方有机协调,同时要三方得益。政府在办好学校的过程中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政府不重视,学校要办好就会存在重重困难。学校要研究企业文化、企业行为与学校文化、教育行为的异同。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得益的机制,政府得益是指学校要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起到服务作用;企业得益是指学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得益是指政府和企业都支持学校办学。只有“三方得益”,学校才能良好发展。基于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地位、作用的认识,我们深入开展“三位合一、三方联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与敏孚企业合作建立“敏孚机械系”,与华丰集团共建“华丰学院”,同时,开设了“(LG)甬兴”班、“大安班”等几十个与企业共建的班级,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20多家。建立了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聘请了200多名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的实践指导教师。90%以上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几年来,学院已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 5000多名毕业生,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许多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2006年,学院为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类人员93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利用自有技术对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开发道路标线涂料专用CS石油树脂,2006年实现销售额 6000万元。通过北仑网上技术市场这一平台,学院为40多家公司解决了技术难题。

学校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构建校企互动机制,设立了产学研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对产学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行业、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师,调动教师和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动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一年级组建素质拓展营,文化基础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结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刻苦的品质和灵活有效的沟通能力;二年级开展技能训练营,实践教学课堂与理论教学课堂结合,讲练结合、学练结合,重在训练,通过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三年级实施顶岗实习,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学校生产实训基地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通过制定顶岗实习的质量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三、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

学院对全院教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测评。对教师的培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就是职业岗位上做什么,培训就练什么,对教师来说,就是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内容,进行训练。突出能力目标就是经过培训,每个教师能按照新职教观念,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从课程是否具有合格的能力目标、是否具有合格的实训项目(任务)、是否具有真实的实训过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

四、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按照生产的要求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专业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共管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依托学院所在区域内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台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密集的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五、创新学校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起和企业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改革学院管理模式,加强对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率。

二是开展ISO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把质量监控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建立“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人员的总数控制在教师人数的10%,突出教师在学校的中心地位,营造“行政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能力转”的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效益。

《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9期


 

探寻一所高职学院跨越发展的秘密

    ——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蒋夫尔

 


七年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专学校,七年之后,这所学校已跻身全国首批28所重点建设的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行列,这所学校就是开创了全国闻名的“金牛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短短七年,这所学校从不到2000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1万名学生;短短七年,这所学校发展成为了新疆职业教育的领头羊。短短七年,取得如此成就,该校是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了记者这个“秘密”:这一切都缘于学校有一个与时俱进、坚强有力、团结奋进、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专家型的党委领导班子。

总结成功的经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认为是学院加强了党的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和完善党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为抓手,充分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结果。

能够坚持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动摇

高职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领导体制。如何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学院党委一班人认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应体现在对学院办学方向的把握上;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创新上;体现在凝心聚力,谋划发展上。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党和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在有着40年办学历史的新疆农校的基础上,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宣告诞生。

对新成立的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来说,40年中专办学历史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道难迈的坎。从中专到高校,其学校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中专时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学校的党组织是政治核心,不是领导核心,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的领导体制发生了变化,变成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何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成立之初的学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难题。”

2001118日,以李玉鸿为书记的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一届党委成立。党委领导什么?党委如何领导?党委抓什么?如何抓?成为学院新一届党委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

李玉鸿认为,党赋予高校党委的使命不仅仅是抓好党务工作,更重要的学校办学方向的把握,办学方针的制定。因此,作为学院党委,党的建设要处理好“大党建”与“小党建”之间的关系。那么,党委又该领导什么?李玉鸿的回答是: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就是要把握方向出思路,创新理念谋发展。党委只有在这些方面能够说了算,才能称得上党委在领导。否则,党委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委不只是领导党员,还应该领导整个学院的发展,这才是党赋予学院党委的真正使命和责任。

既然明确了学校党委应该领导些什么,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呢?学院党委一班人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凡是事关学院发展方向,办学理念等方面的大事,都要由党委作出决定,然后再由学院行政负责执行。这样,才能确保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发挥。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毅告诉记者,自学院成立以来,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确保学院走正确的道路的可靠保证,这是七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在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清时

院党委能够指明方向

从中专升格为高职,底子薄、师资缺、投入少,加之地处西部,又属艰苦行业所办,学院发展面临很多的问题。“说实话,当时是要钱没有钱,要人没有人,在校生规模也不足2000人,学院发展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院长王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时候,大家都有些迷茫和彷徨,不知道往哪里走,路到底该怎么走、”

面对遇到的问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提出,在全校开展一次大讨论,主题是办一所什么样的农职院?如何办好农职院?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后,学院党委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办全国一流的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目标一提出,就有人表示怀疑了,作为刚刚升格又是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的一所高职院校,敢提全国一流目际,是不是口气太大了?面对人们疑惑的眼神,新疆农职院党委没有退却,坚定地往前走。

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学院党委还自加压力,进而提出了”办学一流、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全国知名”的目标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发展战略。这些个目标一提出,也就意味着学院党委给自己限定了一个时间,必须要在十年之内完成既定目标。“这不是随便说说的一个写在纸上的目标,是经过院党委通过的,必须要实现的目标。”李玉鸿说,“这个目标一旦确立,就为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都知道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了。”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2007年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这对学院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已经启动,明年将接受验收。”李玉鸿充满信心地说,“再有五年,实现全国一流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学院党委提出的发展目标可以提前实现了。

执政能力强的院党委

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发展机遇

“因为学院党委的执政能力强,我们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发展机遇,这是学院在升格后能够快速发展,并进入全国首批28个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原因。”李玉鸿告诉记者,“强有力的党委班子,是学    院跨越式发展的秘密武器。”

李玉鸿这话一点不假。学院升格之初,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教室不够,宿舍也少,想多招学生都没有办法招,招进来没办法上课、住宿。

这个时候,学院党委当机立断,作出了融资建校,加快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决策。“如果不抓住这个发展时期,坚持等待资金到位后再建设,那么就会错过升格后发展的黄金时期。”想起当初的决    策,李玉鸿认为是及时且正确的。

“融资建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个崭新的理念。学院在这一决策引领下,引进社会资金5000余万元,为学院建设了3万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学院还按照这个思路筑巢引凤,把企业的实验室搬到学院,建起了实验实训大楼。

“这座图书楼,是学院和昌吉州图书馆共建的,资源共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玉鸿指着学院的图书大楼对记者说,“要靠学院自己的力量,是建不起来的,可通过共建模式,不仅节约了学院的资金,  而且能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实现了双赢。”

依靠院党委提出的全新办学思想,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抢占了发展先机。通过与昌吉州政府合作,创建了“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办学体制,开展了“校企联合”“校县联合”“校乡联合”的办学模式,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金牛班”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院党委提出的“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自有与外聘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大师资建设思路,倾力打造了一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学院快  速发展的需要。

2001年,学院成为全国31所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02年,学院成为全国30所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6年,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在学院启动,2007年,进入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这些重要的发展机遇,学院一个都没有放过,全部抓住了。“这些都显示了院党委强有力的执政能力。”院长王毅告诉记者,“如果抓不住这些机遇,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习型班子

使院党委成为一个专家型领导集体

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经常有一个窗户的灯总要亮到很晚,那是党委书记李王鸿在办公室学习。如今,这已经成为李玉鸿的一个习惯。“不学习新的知识,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怎么能领导好一个集体呢?”李玉鸿这样看待他每天的学习。

“教育是一门科学,领导者就必须要成为专家。”院长王毅也是个爱学习的人,“现在发展这么快,不学习就会落后,很快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理念创新。”

李玉鸿和王毅不仅自己喜欢学习,坚持学习,而且还把抓学习,提高班子成员修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习就是工作,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学习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学习出思路,学习出生产力这是李玉鸿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学院认真组织中层以上干部通过中心组学习,个人学习,脱产进修,成果交流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把学习和解决学院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起来。李玉鸿说,每两周一次的中心组集体学习已经成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长效机制,再加上平时的个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今从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上思考学院的发展,已经渐渐成为学院领导干部的良好素养,从而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大大增强。

学习型班子使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成为一个专家型领导集体,班子的理论创新能力、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中涌现出了许多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有的是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全国“百名”德育科研名师,常年担任有关学术委员会的领导,指导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改工作;有的是全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全国“百名”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经常参与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重大方针、政策的起草制订工作;有的是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经常受委派到全国各地参与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如今,李玉鸿不仅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还是新疆有名的职教理论专家,主持“九五”、“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等多个研究项目,并出版了一批专著,作为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玉鸿还致力于职业院校德育研究。院长王毅不仅担任新疆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还作为职教专家,承担多项科研项目。李玉鸿告诉记者,学院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好几项科研成果,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这样一个领导班子为教育教学改革,办学理念等方面以及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

永葆党员先进性

 岗位奉献创一流

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增强党员意识的长效机制是促进学院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学院党委建立了加强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每年年初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建工作,下发党委工作要点及党建、宣传工作安排意见;根据学院《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及年度中心工作,制定综合目标责任书,由党委书记与党总支(支部)书记、党总支与党员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任务到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员政治上的成熟度,学院党委严格规范党员理论学习,制定了《党员学习教育制度》,规定每双周四下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头脑,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广大党员。学习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开办党员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式进行,切实提高了党员的理论素养。

为了构建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有效渠道,学院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接待室,设立了党员接待电话、党员服务中心QQ群等交流平台。切实加强了院领导联系基层的“六个一”和教职工联系学生的“四个一”工程的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在学院,党员服务群众已成共识,“急群众之所急”,在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为灾区群众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中,党员争先踊跃,群众积极参与。

“为党旗添光彩,让党旗更鲜艳”。学院先后涌现出了王毅、丑武江、杨柏松、乌买尔、李树堂等一批全国模范人物和自治区、昌吉州优秀共产党员。老教师杨柏松,响亮地喊出了“党指路,朝前走”,终身从事水稻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插秧选种劳作,腰驼了,手指弯了,70多岁了还与农民一道忙碌在稻田。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丑武江团结带领他的团队,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硬是将一个只有几名教师、几百名学主的动物科技学院发展成为拥有五十多名教师、两千多名学生的二级学院,并主持创建了全国闻名的“金牛班”人才培养模式和“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办学体制,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乌买尔同志5年来无偿献血10多次,合计献血8200CC,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总血量,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五一特别节目《小崔说事》录制。学院2004高职牧医(4)班以塔瓦为代表的5名同学见义勇为,勇斗歹徒,在社会上和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又涌现出了2005高职种子(2)班以陈清松为代表的3名同学勇斗歹徒,动物科技学院以李志民为代表的面对匕首勇追窃贼智擒窃贼,2006级中职食品检验班雷学铃捡到数千元现金,不为所动,拾金不昧的事迹。

 在党员的带领下,全院形成了岗位比奉献、工作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广大教职工像写诗作画一样谋划职业教育事业,用深沉的爱心浇灌这座知识之园、装饰这座精神的殿堂。他们牺牲节假日,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奋斗着,大家都有一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深爱和执著。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出现了蓬勃发展态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2004年至2006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7%97.8%99.7%,连续三年位居自治区同类院校之首,毕业生供不应求。

20075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莅临学院视察并为学院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揭牌,王乐泉视察学院后指出: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新颖。并为学院题写了“愿新疆农职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更大贡献”的题词。

2007年11月27日《中国教育报》)


 

 丰富内涵  创新模式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傅筠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办学的不懈追求。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我院最近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丰富内涵,夯实基础,着力强化自身办学特色

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院一直服务于机械行业,专业设置以机电类为主,逐步形成了“崇尚实践、做强平台、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下工夫丰富内涵、夯实基础,进而彰显办学特色。

1.加强实践环节

学院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教改突破口:首先,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学院拥有国家数控实训基地、省级汽车实训基地和28个职业技能鉴定点,建有7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多元。同时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现有124家合作企业成为我院校外实习基地。其次,积极丰富“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即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为三个递进层面的能力培养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以提高职业能力。20042005连续两年在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我院有9篇毕业设计(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同时,我们还从2001年起,试行“创新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以“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平台,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学生制作的“飞行训练舱模拟器”,在全省工科院校第二届创新制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机器人兴趣小组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代表队连续五届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两次战胜同组名牌大学进入16强,获得优胜奖和最佳风格奖。

2.做强机电类专业平台

我们在认真研究分析江苏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八大类设备制造业)、关联产业(零部件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和附加产业(营销服务、维修服务、咨询服务、广告服务、租赁服务、展览服务等)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了15个专业平台、34个专门化方向,形成了“同心多角”的主体专业体系。如数控、机械、汽车、电气等专业面向制造业核心产业;材料成型、模具、制冷等专业面向关联产业;机电营销、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等专业面向附加产业。其中有2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这些具有良好产业背景、对接社会需求的专业群,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我院2003200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3%,连续三年获“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3.推进校企互动

我们本着“服务、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理念,与企业一起创建了“产学合作中心”。通过为合作企业提供有效服务,配合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争取企业向学校投入。2004年以来,海尔、春兰、德国瓦尔特、美国肯纳金属等3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与学院共建12个实验实训室,设立了企业奖学金,提供了价值700多万元含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我们则优先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并将这些企业的重点产品和先进技术编入专业教改教材。目前,校企互动已上升到文化层面,在校园环境、实训场所中融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习惯,推进了职教文化建设。

经过几年努力,我院不仅夯实了办学基础,彰显了办学特色,还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这为学院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和跻身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了必备条件。

二、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建设原则、建设条件与建设要求,明确创建思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功能性平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整合教学资源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优质教育教学的基础,为了整合强化教师资源,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库,并调整学校上课时间,按照822工作制(8时~22时)安排上课时间,以使更多的企业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受聘我院任教成为可能。目前我院已建起了包含有300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师库。二是分批送现任教师到企业培训实习,增进他们对企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目前,学院已建起了一支“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团队。

    2.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项目——模块”课程改革

    我们积极探索“三明治”式的“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把学生三年学习生涯分为在校学习一年半、企业打工半年、在校学习半年,最后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分段组合),以紧密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培养为途径,实施“打工实习”、顶岗实习,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

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几个重点专业都己分别开展和落实了“打工实习”任务和项目,如机电营销专业50余名二年级学生已分别在十多家企业实习,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不但为学生增加了收入(最多的达2000多元/月),不少企业还要求实习学生今后能留在企业工作和发展。  

    我院还根据工学结合要求,开发任务驱动、项目课程,并完善1000个模块以上的模块化课程库,以深化 “项目——模块”课程改革,即在任务驱动型和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按岗位能力组织的项目教学法,与课程模块化改革相结合,创新“项目——模块”教学模式,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36部“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

3.整合管理资源,建设现代管理平台

    根据建设项目的需要,我们按照大教学、小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整合校内管理资源,如成立了大党办、大院办、市场部等,将管理职能相近的职能部门整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协同作战的整合作用;在建设项目中正进一步完善现代管理平台,如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为师生和管理人员提供支持和服务;成立现代化的集教师  演练与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等于一体的教师教学资源中心,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建设服务于机电等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信息资料保障体系。

    4.体现校企互动特色,建设社会服务平台

    根据教育部门、财政部对示范性院校提出的社会服务和培训要求,我们在发展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的同时,搭建了社会服务平台,成立了市场部,并与科技产业处、继续教育与培训处合署,使其作为学院与社会、企业对接的一个窗口,以更好地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共同开发课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发能力和提升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0000人次的社会培训任务;完善相关制度,拓展“产学合作中心”的功能,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形成企业服务平台;将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拓建成“技术开发中心”。与此相对应,各系部也都建设了“工作室”,如机械学院CADCAM工作室成立半年,已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研究4项,深受中小企业的欢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2期)


 

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研究

——兼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黄文伟

 


一、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体现

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水平五个方面,现分别论述之:

(一)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有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与管理制度

如同社会上商品具有符合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一样,作为特殊商品的人才也必须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一所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能敏锐地感知地方与行业对己的特殊要求,通过对这种外部要求的研究与专业加工,再结合本校的历史办学传统,进而形成本校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以适应地方与行业的某一特殊需要。一些高职院校那种培养出具有各方面能力,包打天下的毕业生的想法不仅是不必要的,更是不可能的。我们之所以说这种办学理念是一种特色是因为该理念不是照搬其它学校的,而是在进行充分外部调研与内部办学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有意为之的。

独特办学理念的实现需要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制度,前者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化与实现途径,后者是办学理念实现的保障,尤其是有没有符合本校人才培养实际的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将对办学理念实践起重大作用。

(二)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独特的办学理念必然要求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进行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方法及途径。当一所高职院校已确立自身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后,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到一条能够体现出办学理念、有效实现培养目标、让服务对象满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与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不同,也体现在高职院校内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或通过国际交流,或借助地方经济,或依托行业特色、或利用职业资格认证制以更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

(三)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有特色专业的设置

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学科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它规定着专业的划分及名称,反映所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之所以要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是因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教学工作之间的纽带,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它的设置必须与社会产业、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适应。高职教育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它在专业设置上的特殊性(即不宜制定整齐划一的、在全国具有指令性作用的专业目录),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岗位群的变化自主地设置对应性专业,形成一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群。

(四)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有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是体现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也是高职教育特色在实现途径上的具体表现。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特色要求相关课程要考虑对办学特色的影响与实现方式,以特色课程强化办学特色,  以特色课程形成精品课程,辅之以相关特色教材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五)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上体现出特色

一所院校的办学质量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所院校的办学特色最终也要落在所培养人才的特色上,而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

正是由于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订单性”,他们更多地是要具有所在地域和行业的适应性,才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特定方面能力的突出(即人才培养特色)上显得如此重要。

除人才培养外,社会服务也是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西部及不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更能体现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独特作用。这里要在特色服务上下功夫,要避免那种单一、粗放、低效的服务方式,通过寻找到服务对象需求与自身办学特色的切合点,创新服务的方式,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与效率。

四、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构建

上述五个方面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质上是一个系统性的构建过程,一类特色的构建要建立在另一类特色构建的基础上,彼此呼应,以共同形成院校的办学总体特色。

(一)依托行业与地方,形成稳定而灵活的特色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的选择上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必须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和校情,在以人为本、就业导向和服务地方三重原则指导下进行。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一所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任务的普通高校。独特的校名就暗示着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即紧密结合农工  商综合岗位群的需要,为珠三角地区提供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熟练掌握某一复杂职业综合能力的职业型、素质型、品德型人才。在这里,农工商和珠三角分别是学院的行业优势与地方特色,也使得学院必须充分依托行业与地方构建相对稳定的办学理念。

作为广东省农垦总局下属的一个事业性单位,学院已然做出了“依托企业、走资源共享”之路的对策。依托农垦系统的行业资源,学院一方面可以与总局所属各单位的设备、场地、人才、图书资料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紧贴广东农垦企业,建立企业实训、实习基地,服务垦区生产实践与干部、职工的培训。

作为位于珠三角中心——广州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学院已确立明确的地方服务对象,即以广州为支点,向珠三角区域辐射。目前,学院已和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接轨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商业进程已纳入全球商业发展的浪潮之中,要突出广东农工商学院的“商”字办学理念与特色,非有一套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BTEC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BTEC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于20025月与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合作引进的教育项目,现已开设市场营销(BTEC商业方向)、市场营销(BTEC财务方向)、商务信息技术(BTEC    商业方向)三个专业方向。BTEC核心课程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会学习,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行英语授课,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等等。这将使学院学生在熟悉国际商务惯例、掌    握国际营销新技术,适应珠三角对涉外商务人才需求方面先行一步。

(三)以现有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核心,带动一批特色专业群的新建

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内岗位群的变化会带动高职院校专业的增减,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职专业设置是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存在着。

我院现已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些专业已被证明是符合地方、行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但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专业设置,积极发展一批新专业来围绕、烘托教改试点专业,一方    面可以更好地与市场、行业的现时需要对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原有大专业下进行内涵挖潜,形成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格局,增强专业的生命力与服务范围。

在最近进行的新专业申报上,我院围绕广东农垦大做文章,倾力打造以南亚热带作物专业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进一步整合原有资源,构建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发    展以市场营销专业为重点的商务管理类专业群,这几类专业群对突出农工商学院的“农”“工”“商”特色,对口服务农垦与相关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以精品课程建设方式突出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建设要建立在对学院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众多相关课程中突出某些关键课程的主导性作用而形成的。从这个角度说,课程特色应体现在某些主干课当中,精品课程    建设也就是对这些能够形成本院、本地区、本行业特色的课程的建设。

我院在这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加强了精品课程中的特色建设,除了BTEC课程中的国际先进商务理念特色外,“绿色食品加工技术”、“会计基础”“VB程序设计”等广东高校省级精品课程也分    别体现出农业、电子等行业特色;此外,通过自编教材形成课程特色,突出本校高职教育特点也成为农工商学院课程建设的亮点,其中,我院党委书记杨群祥教授主编的《商务谈判》教材先后印刷12次,印    数超过6万册,被评为“2006年度全行业畅销品种”(社科类),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五)以人才培养特色和社会服务特色来实现院校的办学特色

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特色的构建有赖于上述四类特色的相互呼应,但这四类特色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特色与社会服务特色才能体现出其实效性,可以说人才培养特色与社会服务特色才是院校特色构建的最终落脚点。

我院构建院内实习公司,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就是对人才培养特色的最好诠释。我院的办学理念决定着我院以培养商务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学生实习实训难是这一人才培养特色形成的瓶颈所在。通过筹建实习公司的经营实体——校园实习超市,让学生参与从商圈调查、店面设计、卖场布局、制度制定、人员招聘、商品资金筹措到商品采购等整个实习超市筹建过程,使学生为今后成为店长、私营和小企业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从实习公司出来的毕业生,很多都成了连锁企业的“抢手货”。

我院除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资格外,兼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作为“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学院承担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垦企业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任务,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岗位培训和企业定向培训,通过为农垦服务来实现行业办学特色。

节选自《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2期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边际探微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办常务副主任    唐锡海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韦莉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11月联合召开视频会议,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此次视频会议上指出:“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一百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由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为了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努力加入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行列。笔者认为,要想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对其建设边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里所提到的边际主要指建设的深度和宽度,对建设内容的阐述和定位。只有准确把握建设的深度和宽度才能明确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产生清晰的建设思路,从而加快建设步伐,达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最终目标。

一、普通高职院校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内涵

1.普通高职院校的内涵。高职院校即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又称为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它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按特殊目标培养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高校的具有职业性特点的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具有以下特点:(1)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实训、实习,凸显对某一特定职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紧随着社会的需要而适时变更的。因为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学生就业情况的制约,如果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学校的生源就少,学校就难以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市场、企业紧缺何种类型、何种岗位的职业技能人才,学校就开设何种专业,以确保学生的就业率。(3)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有紧密的联系。“校企合作、产教联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作为高职院校要跟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找到校企之间的利益结合点,形成利益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内涵。所谓示范,即“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国家示范例性高职院校,可理解为是全国同类院校学习、借鉴的典型,它能给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周济部长强凋,“这次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绝不仅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应该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他还列举了要发挥示范作用的几个方面,分别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以服务为宗旨的示范;做以就业为导向的示范;做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示范。”根据前面对高职院校的理解,并结合《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遴选标准》(以下简称《遴选标准》)中每一个“遴选项目”,我们认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就是“示范”,能否起到“示范”作用是普通高职院校的本质区别和根本标准。

二、建设深度的挖掘

建设深度的挖掘也即建设内涵的探究,是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内涵的总体认识与把握,主要解决示范性高职院校“示什么”和“建什么”的问题。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所“示”。其一,“示”教育质量之“范”。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场所,教育质量是其生命线。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在教育质量上凸显其优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则是能够为社会及时输送各行各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二,“示”办学实力之“范”。 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主要指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如学校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完备的、先进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软件则主要包括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一是具有充足的办学经费,经费是学校开展各项建设的首要条件;二是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这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三是具有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地引导、规范、凝聚、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的各项资源,使整个学校处于顺畅、高效的运作之中。

其三,“示”就业导向之“范”。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高职教育突出了它的职业性,其人才培养与就业有着紧密联系。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凸显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应该围绕着就业来展开,并建立起一整套帮助学生锻炼实际技能的实训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其四,“示”服务社会之“范”。积极主动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之本。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这一方面自然也应及时地为当地提供具有区域性特点的服务,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其五,“示”校企合作之“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一大核心优势。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方获得很大的帮助和反馈。一方面,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有何要求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改进的措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要,进而保证甚至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合作的企业里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的学生可以定点定时到企业去进行实习和实训。同时,企业当中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也可以定时定点到高职院校进行讲学,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六,“示”工学结合之“范”。示范性高职院校应率先走工学结合的路子,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工学结合转变,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有机结合,促进高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其七,“示”学校特色之“范”。作为示范性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创出独有的特色,在众多的同类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在《遴选标准》的“评价条目”之后都标明“本遴选项目内容有特色,对其他同类院校有借鉴和示范作用”。可见,彰显特色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示范性高职院校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全,关键在于有特色,并能把特色发挥到极致。”高职院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定位、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源泉,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十分注重特色的创建。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须“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指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使学校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学习的榜样、模范,并形成和产生示范的辐射效应的一个过程。要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主要从其示范内涵出发,依据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六大特点逐一塑造,使学校形成独有的示范内容,树立起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品牌特色。示范建设的主要内包括:

其一,领导班子建设。组建一支有远见、有胆识、有科学决策和统筹能力的领导班子,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工作流程。

其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      教学、实习实训的条件,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全体师生在校工作与学习的品质。

其三,专业与课程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多与用人单位联系、交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开设相应的课程,选定或编订合适的教材,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切合。同时,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优越、工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优质专业,把其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在这些优质专业当中还要确定35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

其四,教学工作建设。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应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其五,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有一支理论和技能都很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通过引进优秀高级专门人才和“双师型”教师,外聘富有工作经验的兼职教授,选送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继续进修、深造等方式,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此外,还要着力培养一批名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组建起一支优秀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团队。

其六,服务社会能力建设。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除了体现在及时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之外,还包括开展各类培      训;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为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服务社会为第一要务,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宽度的厘定

通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深度的探寻,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建设的范围,使建设起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能真正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

1.示范规划建设。在进行真正的建设工作之前,需要做一份详尽的建设方案,即规划。从立项建设示范性院校开始,学校成立专门的示范建设工作小组或部门,由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示范建设的各项筹备工作。工作人员在充分调查、统计、分析、酝酿和论证的基础上,拟定学校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施方案。

2.示范意识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仅仅依靠学校里一小部分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因此,建设的第二步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每一位师生心中都树立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意识。  首先,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学校正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自己是建设者中的一员,由此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其次,使与示范有关的“精品意识”“特色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等深入人心,让大家了解“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了解学校的示范建设规划,知道自己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如何为创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学校内部将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示范意识,从而推动校内各项具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示范内容建设。示范内容建设就是将前面提到的示范建设内容,即领导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工作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等落到实处。示范建设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项内容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割裂开来建设。同时,这些建设内容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4.示范辐射建设。示范性辐射建设主要是使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他兄弟院校当中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当学校的示范内容形成之后,为体现国家示范性的办学宗旨,学校应将示范内容辐射开来,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尤其是薄弱高职院校的发展,推进高职教育的优质化与均衡化发展。示范辐射建设的步骤为:

第一,了解示范的范围和对象。在明确学校自身的示范特色之后,分析学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对哪些高职院校有示范作用。毕竟每一所示范性院校的特色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对任何一所同类院校都起到有价值的示范效果,所以有必要在大体上明确学校的示范范围和对象。

第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动示范对象的共同发展。一是通过帮带的方式,派遣教师或干部去需要帮助的院校挂职任教,或接受对方院校教师来本校学习或挂职锻炼,帮助提高对方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干部的管理水平;二是让对方院校到学校参观,学习本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三是与对方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分享学校的优质资源。

第三,不断拓展示范辐射的范围。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更多的单位、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建设成果,逐渐扩大学校示范的影响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研制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逐步推广,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分享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成果。

四、小结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全局的、深远的战略意义。而要使入选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真正发挥示范作用,达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建设。本文试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的边际问题作了粗浅探讨。认清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边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有助于示范院校高效率地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教育与职业》2007年27期

 

文本框: 论 文 索 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力构建新农村建设保障机制/ 杨曹明//农村工作通讯(京),2007.11.32

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农民——房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与思考/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前线(京),2007.10.36~38

服务农村  放飞青春——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调查与思考/ 林小波   陈华//前线(京),2007.10.34~35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任志军   左理//“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41~45

电子农务:建设新农村的利刃 /张勤  柏桦//“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11~115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道路取向——再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崔永和   姚茂华//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94~100

如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危朝安   黄金忠   黄雄   杨霄   杨宏春//“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16~120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利用矛盾与改革策略/ 罗静   曾菊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53~156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走向/ 韩俊//“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62~6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 程璇董河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2007.11.57~58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郭玉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83~86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模式/ 吴明华   曾菊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06~110

 

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最新估计和测算方法/ 纪韶//经济学动态京),2007.10.53~59

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理论和实践/ 丁学东张岩松// 管理世界京),2007.10.1~7

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发展策略/ 刘遵峰等//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22~25

我国农业产业化契约稳定性分析/ 李明刚//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26~29

中外农业产业化对比研究及启示——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 刘国新汪继福//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46~50

土地股份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刘学侠//“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43~147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罗夫永//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51~56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 金丽馥//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107~109

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 郭志仪//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115~123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李大胜  李琴//农业经济导刊(京),2007.10.124~128

我市农业观光园持续发展的特点与建议 //前线(京),2007.10.39

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修岩   章元   贺小海//中国农村经济京),2007.10.61~68

基于KMV模型的农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夏红芳   马俊海//农业经济问题(京)2007.10.88~92

WTO农业谈判与中国农业政策实践/ 王维芳//农业经济问题(京)2007.10.93~95

国外农村风险管理研究:一个分析框架/ 杨安华//农业经济问题(京)2007.10.98~103  

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 林坚   黄胜忠//农业经济问题(京)2007.10.12~17

二元结构下的“三农”问题及其出路:苏南模式的启示/ 何军   吴豪杰  曲福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01~105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走势/ 王景新//“三农问题”研究京),2007.10.169~170

 

      经济管理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 李子奈//经济学动态(京),2007.10.22~30

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赵波//经济学动态(京),2007.10.64~66

当前物价上涨的市场推进机制/ 白暴力  梁泳梅   欧恒//经济学动态(京),2007.10.45~48

试论2003年以来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经验——兼论确定经济冷热的总体指标/ 汪海波//经济学动态(京),2007.10.10~15

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 蒋省三 刘守英  李青//管理世界(京),2007.9.1~9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王小广//国有资产管理(京),2007.11.35~38

对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思考和建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报告/ 郭小碚  张伯旭//宏观经济研究(京),2007.10.9~14

中国提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能力的政策建议/ 刘绍坚//宏观经济研究(京),2007.10.31~38

论我国国内税收竞争新模式的构建/ 葛夕良//宏观经济研究(京),2007.10.59~6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邵宁//理论前沿(京),2007.5.5~7

信息经济学对财政信息披露的启示/ 王倩倩//理论前沿(京),2007.5.20~21

 

      市场营销

社区营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NIKE新浪竞技风暴社区,抢占网络阳光下的地盘//市场营销(京),2007.11.6~7

求解移动营销/ 王越  郑清//市场营销(京),2007.11.10~13

品牌营销:摄众传播的时代已到来/ 王建朝//市场营销(京),2007.11.30

诺基亚渠道难题/ 许亚青//市场营销(京),2007.11.31~33

多元驱动的长虹营销/ 田军//市场营销(京),2007.11.59~62

奥运营销的“青啤智慧”///市场营销(京),2007.11.63~64

文化领跑奥运营销/ 陶冉  叶匀  曾亮 郑安琪//经济师(太原),2007.10. 218~219

口碑营销:不容忽视的市场策略//现代营销(长春),2007.11.13

电动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颜涛//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7.10.24~26

超市经营三招/ 吴建忠//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7.10.43~44

以精准营销挖掘移动通信市场/ 贺海涛//经济师(太原),2007.10.220~221

市场营销策划整体效果的模糊评判/ 王夫冬//经济师(太原),2007.10.223,225

NBA的中国市场推广战略/ 赵强//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7.11.21~23

东风标致的复兴之路/ 戴怡露//市场营销案例(呼和浩特),2007.11.54~64

 

      国际贸易

WTO贸易便利化改革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 杨莉//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18~22

标准化战略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全毅//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39~45

中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绩效及战略和策略/ 王新奎//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33~38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蒲艳萍   王玲//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46~50

“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 邢立娟//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77~80

防范新贸易壁垒反规避调查/ 赵爱玲///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81~84

“补贴条款”探微——我国应对反补贴壁垒的思考/ 石士钧//外贸经济国际贸易(京),2007.10.85~90

充分认识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 陈文玲//宏观经济研究(京),2007.10.3~8

加工贸易新政/ 肖夏//中国经贸(京),2007.10.76~78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的第二个拐点/ 谢丽容  韩笑 公秀华   袁楚   倪敏   危贵川//互联网天地(京),2007.11.10~25

网上营销诚信等级评审恰当时/ 吴勇毅//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16

行业网站的第三条道路/ 邓超明//电子商务世界),2007.10.18

网上开店如何才能被有效规范?/ 赵福军//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20

Google帮你选择外贸B2B平台/ 李冠艺//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62~63

支付宝走向海外的幕后/ 木子//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64~65

支付安全谁来保障/ 顾卓//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66~67

如何盘活账户资源/顾卓//电子商务世界),2007.10.68~69

TradeKey:通向中东贸易的桥梁/ 邹表木子//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9.68~69

谁让营销更精准?/ 邹静//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56~57                                                                                       

传统企业“呼叫”电商学生/ 邹静//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74~75  

从低成本优势变弱说起——谈中小型制造企业BI应用/ 熊辛//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84~85  

个人网店如何跃迁/ 顾卓//电子商务世界(京),2007.10.90~91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张建国//中国信息界(京),2007.20.26~28

 

      金融证券保险

农村金融监管的理论必然与现实制约——基于我国农村金融新格局的思考/ 赵天荣//农业经济问题(京),2007.10.41~44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基于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 杜彪//农业经济问题(京)2007.10.45~49

农信社新一轮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均衡关系/ 潘淑娟//金融与保险(京)2007.11.145~148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治理对策/ 李伟   张乐柱//金融与保险京),2007.11.54~57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一个制度经济学视角/ 刘鹏   温彬//金融与保险(京)2007.11.69~73

当代国际私人银行发展趋势分析/ 王志军//国际金融研究京),2007.11.34~41

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监管比较/ 姚勇  董利//国际金融研究京),2007.11.42~47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债风波的分析与启示/ 曹远征//国际金融研究(京),2007.11.4~11

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 钟伟//国际金融研究(京),2007.11.28~33

羊群行为、股价波动与投资收益——基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实证研究/ 张红伟   毛前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7.10.50~54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问题讨论综述/ 杜海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7.10.76~80

试析我国银保合作及其发展取向/ 石兴//国际金融研究京),2007.11.73~80

地下保单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樊文静//金融与保险(京)2007.11.127~129

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 程惠霞//金融与保险(京)2007.11.130~135

 

      财务与会计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等效工作提速/ 侯立新//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4~6

现金流分析在现代理财中的运用/ 曹静//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7~9

简析国内运用FCF评估企业价值的疏漏/ 林啸江//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10~1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的影响/ 胡开珍//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17~19

新《公司法》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王玉梅//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20~24

论现金流量表编制中存在的十大问题/ 袁小勇//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28~30

浅析环境负债的核算/ 陈静//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41~43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的纳税筹划/ 刘霞玲 谭光荣//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50~52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实务现状透析——基于中石油的案例分析/ 许震黎  李志雄//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65~67

ERP环境下的企业赊销信用管理/ 王新玲张晓磊//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72~76

新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特点分析/ 卢静//会计之友(太原),2007.11.57~58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 于富生  //财务与会计导刊(京),2007.11.79~80

 

      文秘与法律

如何编写好招标文书/ 林美琴//应用写作(长春),2007.11.19~20

文艺晚会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设计例谈/ 云丹敏//应用写作(长春),2007.11.33~34

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纠纷之法律分析/ 郑尚元//法学(上海),2007.10.24~30

试论申论考试命题的社会意义、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对策/ 肖飞//应用写作(长春),2007.11.47~49

对“两高”最新受贿罪司法解释的反思/ 薛进展  谢杰//法学(上海),2007.10.31~39

我国涉外送达法律制度的完善/ 林燕萍//法学(上海),2007.10.48~55

我国《物权法》中物权法定原则之探究/ 张弛  董东//法学(上海),2007.10.90~96

民事诉讼中的程序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陈桂明  刘萍//法学(上海),2007.10.97~107

关于保险合同纠纷审理中若干疑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民商法学(京),2007.11.88~94

知识产权的财务应用——兼谈知识资产的资本化与证券化/ 王岩//知识产权(京),2007.5.24~29

股份电子化:契机与挑战——以股东大会为中心的考察/ 范中超//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7.11.66~73

上市公司股权确认案件的处理/ 吴晓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京),2007.11.74~79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试论北京农业职业教育/ 李秀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7.32.43,45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析/ 赵桂英  岳红   吴东丽//经济师(太原),2007.11. 134~135

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朱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7.30.13~14

高职院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贺胜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7.30.11~12,14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中心三维建设的思考/ 张春   张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2007.30.54~56

国外成本收益研究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刘大力   李锋亮//职业技术教育(京),2007.5.14~16

关于国内职业教育集团研究的综述/ 杨柳易玉屏//职业技术教育(京),2007.5.54~59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罗家玲//教育与职业(京),2007.29.91~92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汪永根//教育与职业(京),2007.29.92~93

高职公共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实践探析/ 鲁建明   郭红   徐春阳//教育与职业(京),2007.29.137~138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秀美//经济师(太原),2007.10.150

从银行理财业务看高职投资理财人才培养/ 成蕴琳//经济师(太原),2007.11. 137~138

新加坡高职学院教学特色分析——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 蒋建微//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西安),2007.5.10~13

 

      计算机科学

机器人足球决策程序的开放式图形化编程平台/ 王忠诚  程福   马英庆//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7.11.79~82

校园网运维管理的技术初探/ 李惠欢   黄向荣//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7.11.100~103

基于Weblogic面向服务架构的信息门户开发实践/ 高明//计算机系统应用(京),2007.11.123~126

面向高校人事管理的专用办公系统/ 于秋牛振东//计算机与网络(石家庄),2007.20.57~61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胡学宇   金叙伶//计算机与网络(石家庄),2007.20.66~69

深入挖掘闪存盘的隐藏潜能/ 飞机//网络与信息(沈阳),2007.11.66~67

视频会议系统的数据安全策略/ 冯运仿//网络与信息(沈阳),2007.11.28~29

自己解决Vista系统六个常见问题/ 树林//网络与信息(沈阳),2007.11.47

文本框: 新 书 通 告

奥林匹克知识读本

熊晓正    陈剑       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7

 

2008北京奥运读本

熊晓正    陈剑       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7

 

社交礼仪

陈建军    王生晓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7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08全国通用版

谭林妃       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6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同步题库:2008全国通用版

谭林妃           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8

 

秘书学

杨继明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6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问题解答

李明华         主编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4

 

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

富平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1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李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5

 

农村社会调查

范水生       编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6

 

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

张兴杰    游艳玲    谭均乐   等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5

 

中国新农村调查

江潭瑜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07.7

 

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

公维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7

 

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

何丽芳          

地震出版社, 2007.8

 

美国农业政策

徐更生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3

 

农村金融学

邹帆     李明贤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3

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

张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6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解释

邹平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7

 

入世后提高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

江生忠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3

 

证券投资与管理

郭延江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6

 

投资组合保险及策略研究

姚远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6

 

管理学精要

()安德鲁·J·杜伯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8

 

现代市场营销学案例教程

赵兴军        主编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营销渠道

王国才    王希凤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

 

会计报表分析

张学惠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6

 

审计实训与练习

苗美华        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7

 

国际贸易实务

李卫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9

 

现代物流管理

王自勤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6

 

网络支付与结算

夏名首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7

 

就业与创业指南

黄文典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8

 

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纠纷诉讼

李瑜青    陈琦华       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6

 

税法实务

毛维国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7

商业保险纠纷诉讼

李瑜青   雷明贵    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6

 

英美保险法经典案例评析

黄勇     李之彦    编著

中信出版社, 2007.6

 

国际经济法

李长健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8

 

农业法规全书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法律出版社, 2007.4

 

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果蔬与农药残留限量卷:[中英文本]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国际食品法典中国联络处    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

 

电子商务实验

宋文官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学习读本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组     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7

 

中国名牌电视栏目《经济与法》案例分析

毕根辉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8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

王元歌    刘辉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7

 

农业工程英语

胡家英  乔金友   崔天时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4

                                                                                                                                                                                                                                                                                                                                                                                                                                                           

电子商务专业英语教程

王晔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8

 

农学英语

郭丽华   李卓夫    李德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4

 

园艺英语

车代弟   王晓为      主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4

 

食品科学与工程英语

张兰威    李佳新   主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4

 

动物科学英语

张贵学     郭益凤    主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4

图书馆主要电子信息资源简介(七)

 

国内最大的视频资源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

开始面向全校试用

 

国内最大的视频资源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即日起面向全校开通试用。

2007年《网上报告厅》共推出十七个系列,三千多篇报告,整合了包括著名院士、政府领导、专业研究人员以及易中天、于丹老师等热点人物在内的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配合专业教学的同时,突出育人的教育目标。在技术层面增加了相对完善实用的功能模块,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阅读模式,让广大师生不仅可以观看报告,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实现了传统内容从“看”到“用”的飞跃。

试用内容共约有1600个视频,120G大小。访问方法:校园网用户请直接点击以下地址:http://10.0.96.11/adksvod。互联网访问需要提前联系我们取得账号和口令,互联网地址为:http://58.30.20.33/adksvod。(图书馆“电子资源中心”同步收录该资源情况)。

使用前需安装下载专用播放器Adksplayer(链接在其首页内)。

欢迎各位老师、学生试用,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62595022或E-mail至:bavclib@263.sina.com.